约4500字。文言简答题设题角度示例
宜章一中 曹金华
2007年湖南卷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由4道小题调整为5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原第四大题中的文言文翻译调整到第三大题。针对新增加的文言简答题让许多考生不知所措。本文将参考近几年的上海卷部分高考题对新增加的文言文简答题的设题角度作一些的探讨。
一、文意理解及概括
文意的理解及概括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能有效考查考生是否读懂文章。作为新题型,命题者容易把握题目难易程度,因而应该是高考命题者最先想到的角度。
示例一: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①所长,不甚对以他事。由是公怜而敬之。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②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曰:“至今宝之。”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
[注]:①空教:佛教。②筇:竹名。
老僧“规圆方竹”的做法,为什么使朱崖公改变了对他的态度?(3分)(2007年春季招生上海卷第20题)
答案:先前朱崖公对他“怜而敬之”,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雅之人。通过此事,朱崖公发现他是一个俗人。
示例二: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