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0200字。2007年10月明溪一中高三月考
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子·万章(节选)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已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日:‘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多年,施泽于民   泽:恩泽。   B。太甲颠覆汤之典刑    典刑:旧法。
    C.益之相禹也,历年少  相:辅助。   D.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艾:毁弃。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       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③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④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
3.下列各句括号里的词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位)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B.丹朱(之子)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C.天(以帝位)与子,则(以帝位)与子
D.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
4.下面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通过事例论证,否定了万章引述的到禹时天下不传于贤而传于子的说法。
    B.本文认为,尧与舜之所以没有传子,是因为尧之子与舜之子均不贤,而禹传位于子是因为禹子启贤。
  C.本文认为,匹夫得天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舜禹之德,二是有天子的荐举。孔子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无天子荐举。
D.文末孔子所说“唐虞禅”“殷周继”,“其义一”,这个“一”指的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乎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祜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