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00字。《琵琶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职高语文(实验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选读课文。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琵琶女与诗人两个失意落魄、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文中渲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情,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诵读课文,品味诗歌语言婉转自如的音韵美,
②体会白居易被贬谪后的怅恨之情和琵琶女的悲苦之情。
③初步感受琵琶女复杂的心路历程和琵琶音乐的灵活多变、一唱三叹的旋律美的相似处。
2、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探究研读的能力。
③培养自主欣赏能力。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更珍惜现有的美好时光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从“情”角度解读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赏析本文的音乐描写。(本教学设计内容为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琵琶行》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叙事佳篇,“形象美”和“音乐美”两者兼备;它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 琵琶女与诗人两个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典型;又以和谐的旋律展示了琵琶女精妙绝伦的弹奏技巧。本文教学的两个重点是音乐描写和情感描写。而本单元的重点是人性探幽,故把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情感方面,而对音乐,只让学生初步感受它的多变的旋律。学生对琵琶女的复杂的心路历程(欢乐-郁闷-悲愤)与其所奏的《霓裳》和《六幺》的音乐旋律(欢快-沉闷-悲愤)相似之处难以理解,把它定为难点。
教学设想:
    ①提供给学生资料,确立解读目标,在前人鉴赏的基础上,通过与自我感受的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由学生自己寻求有关语句来印证观点。教学过程的整体指向和局部走向由学生来把握或部分把握,教师尽量充当一个辅佐者、促进者,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协调课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