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660字。邢小雷高考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一线通
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本人吐血编创2008高考应考秘笈。本考点分四个部分阐释:
一、领先起跑线(基础知识)
二、捷径金手指(应考秘笈)
三、高考加油站(备考粮仓)
四、冲刺助推器(牛刀小试)
在四个部分中,对大多备考资料都作过详尽介绍的“基础知识”只作极其简略的提示,而将重点放在了“应考秘笈”的指点和详解上,这部分内容是本人和国内语文同仁教学经验的结晶,是金牌语文教练高考致胜的法宝。“备考粮仓”部分以附录形式提供高考必须掌握而且行之有效的易考点易错点。“牛刀小试”部分结合前三部分的讲解拟出少量具有指导性、纠错性、预测性的精品题目,供学生巩固提高。
拥有《一线通》,高考路畅通。
用好《一线通》,名牌路路通。
第五节 筛选信息
领先起跑线(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
一、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
1.阅读,就是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重视对全文通读,明确基本信息。记叙性的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议论性的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读懂,可在运用“跳读”法时,捕捉文中重要的信息材料。这些重要的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总结句、作者评论性的文字等。
2.查找,就是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如2001年高考,题干中“田单兵不厌诈手段”即规定了信息指向,其中“诈”更是关键,答题如不能以“诈”引导思考的方向,肯定会失误。
3.辨别,就是要辨明信息的边界。信息的边界规定了信息的外延。如2001年高考题目,“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陈述的对象是燕王不是田单,虽然能间接表现田单行反间计的“效果”,但不属于“兵不厌诈”的实施手段。
4.判断,就是判断正误,选出准确的答案。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往往用“张冠李戴”“颠倒因果”“无中生有”等办法迷惑人,解题时要认真分析辨别。
二、阅读史传类文字,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应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2.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3.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次为C级。文章是信息的载体,离开对信息的关注,读懂字义、词义和句子意思就毫无意义。“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命题落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对信息的筛选的考查,最常见的方式是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捷径金手指(应考秘笈)
【文言文信息筛选题干扰项的设置】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干扰项设置的角度探究解题思路,试图给同学们掌握此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提供一点帮助。
一、断章取义。高考文言文选文中,主人公常常是非忠即孝,非清即廉,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人物性格,体现特定语境中的典型性格,因此,考生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情”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利用个别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缺陷,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则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13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①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②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①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