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20字。本教案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鉴赏诗文的能力,从戏剧语言入手,把握主人公心理。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3、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4、整体感知,把握莺莺在别离时的微妙心理。
5、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2、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时数:
二课时
一、导语:
课前播放李叔同先生作词的《送别》,营造氛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别之恨自《诗经》开始就有描写。六朝时江淹的《别赋》则对离别之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其开篇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语中的,点出了离别的本质所在。在江淹看来,离别是会让人的灵魂也为之飞扬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风渐起,黄叶飘零,又一对心爱的人要别离了,他们是怎样畅叙别情的呢?打开课本,请看《长亭送别》。
二、介绍有关知识
1、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种类:①元杂剧、②明清传奇(注意区分唐宋传奇指的是文言短篇小说,明清传奇指的是戏曲)
代表作:(元)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明)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三次发展高潮:元杂剧的勃兴;明中叶传奇的繁荣;清中叶花部繁盛
2、关于元曲
地位:清·焦循:“一代有一代之所胜……元专录其曲”
种类:杂剧、散曲(小令、套曲即套数)
3、了解关于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包括许多场次。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