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60字。
《隆中对》说课稿
临江市光华中学:毕春林
  (一)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什么?他们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中外文化,对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理解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了解三国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隆中对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五)学法指导
  1、将课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形成对三国文化的初步感知。
  2、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学习本课将文史结合起来势在必行。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再到西晋统一天下的这段历史应在课文当中有所体现。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请学生猜一个谜语:有一诗如下: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这首诗写的是谁?他第一次的才智展示是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
  全班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隆中对”赏析。
  1、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形势。(借助地图)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到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朝廷中政治腐败,民间爆发黄巾起义。许多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较为强大的有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