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道大题,约8020个字。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一、基础整合(33分)
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解答问题。(12分)
1、李明同学在朗读课文《雨说》中的选段:“当鱼塘寒浅留滞(dài)着游鱼 / 小溪渐渐喑(ān)哑歌不成调子。”张同学听后,对李同学说:“你读错了两个字音,这里“滞”应该读 ,“喑”应该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2分)
2、王同学用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搜集来的资料:(5分)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晰晰沥沥的细雨,穿越我的灵魄,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①文段的第2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应改为 ; 应改为 。
②根据文中所描绘的雨的特征,可以断定文中所描绘的是 。(1分)
③ 第1段中的划线句子,你一定很熟悉,在 (作者)的《 》中也有与之相同的句子。(1分)
④请补写出文中引用的诗句的前半句。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1分)
3、吴同学总结道:
“①刚才同学们围绕着‘雨的诉说’这一活动主题,展示了我们的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②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而且非常精彩。③尤其是范同学播放的‘雨的足音’的录音,独具特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④通过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更加深了对雨的了解。”
以上总结语的四个句子中有两个句子出现了毛病,请帮他修改一下。(2分)
第 句有毛病,应改为:
第 句有毛病,应改为:
4、请结合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内容与下列材料,说说你对“雨的功过”的认识。
材料一:降水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水。
材料二: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灼照,空气干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不适宜人类的生存。
材料三: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经分析这次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蓄水能力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材料四:2004年唐山先后发生了14次较大范围的暴风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
认识:
。(3分)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jìn) 孜孜不倦(zī) 发窘(jiǒng) B.觅食(mì) 腼腆( tiǎn ) 脊梁(jǐ)
C.汲取(jí) 秕谷(bǐ) 恣睢(suì) D.琅琅(1áng) 滞碍(zhì)咀嚼(jué)
6、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玄虚 潮汛 歇斯底里 B.仓皇 推敲 格物致知
C.搏彩 鄙夷 与日俱增 D.激变 渺茫 不求甚解
7、理解默写。(6分,(1)—(4)题每题1分,第(5)题2分。)
(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
, ,
(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
(4)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
,
(5)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情怀。请举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 ,
8、下面是一则谜语,它的谜底可以用一种化学物质来替代。它的谜底应是( )(2分)
“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
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交。”
A.生石灰 B.烧碱 C. 酒精 D.浓硫酸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旁骛(wù) 孜孜不倦(zī) 亵渎(xiè)
B.觅食(mì) 抽噎(yī) 脊梁(jǐ)
C.汲取(jí) 栈桥(zhàn) 恣睢(suī)
D.琅琅(1áng) 滞碍(zhì) 扶掖(yè)
10、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玄虚 潮汛 歇斯底里 B.仓皇 推敲 格物致知
C.傅彩 鄙夷 与日俱增 D.潇索 渺茫 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