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220字。
滕王阁序教案新课程
莆田一中林素萍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鉴赏景物描写的特色。
3、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鉴赏景物描写的特色。
3、典故的含义及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鉴赏比较,合作学习
教具:多媒体、电视片VCD、诵读视频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电视片《千古名楼滕王阁》,欣赏滕王阁美景,了解滕王阁的相关背景。
二、欣赏孙道临视频朗诵,初步了解课文。(学生小声跟读)
三、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初唐文学家。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多以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四、关于文体骈文 
序,文体,《兰》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五、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六、听诵读录音,学生放声跟读

七、练习:
1、翼轸( yìzhěn ) 2、襟( jīn ) 三江  3、鹤汀( tīng )  4、凫( fú )渚( zhŭ )
5、川泽纡( yū )   6、孤鹜( wù )      7、樽( zūn )     8、迥( jiŏng )
9、盛筵( yán )     10、梓( zĭ )泽       11、襜( chān )帷    12、睢( suī )园
13、瓯( ōu )越     14、骖騑(cān fēi )   15、睇眄( dì miǎn ) 16、棨戟( qǐ jǐ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