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940字。
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执信中学  董俊  /  16中学   刘虹  /  75中学 程俊昭
    本单元以文言散文为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识记与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体会骈散结合的结构之美,品味古人丰富深邃的情感,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
值得提醒的是,新课标本模块的核心是体会情感,所以在传统的文言知识传授和文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求得与古人情感的共鸣。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难点、重点解析 
1、赋的特点以及本文的艺术特点。 
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指名学生根据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 
1、关于“赋”的文体 
“赋”: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从形式上看,它注重铺叙,语言华美,文笔绚丽,讲究韵律和句式,善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赋要通过“体物”达到“写志”的目的,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2、关于杜牧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但其“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3、杜牧及《阿房宫赋》的写作缘由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军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而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借古讽今,时23岁。 
4、关于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所建的宫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的阿房村。“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