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古代诗歌之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的概念
什么叫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的,因此我认为他们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咏史诗的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
(二)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三)好翻旧案,善于用典。
(四)借题写心,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
一定的历史知识。
(2)要领悟感情,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3)分析写法。如正反对比、用典,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品选读及练习:
登幽州台歌 ①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② 。
[注释]
1. 幽州台:即蓟北楼,也就是蓟丘。
2. 怆然:悲伤的样子。
[评论]
其辞简古,有汉魏之风。(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
蜀 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② ,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④ ,两朝开济老臣心⑤。
出师未捷身先死⑦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杜甫游成都武候祠时所作。蜀相:即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2.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诸葛亮曾经受封为武侯。祠堂:为祭祀某人而建的庙堂。
3. 锦官城:即成都,成都以产锦著称,古代这里曾经设置官吏专门管理织锦之事,故称锦城或锦官城。森森:繁密茂盛的样子。武候祠前有一株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所植。
4. “三顾”:指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故事。顾:拜访,访问。烦:烦劳。天下计:指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的大计。
5. “两朝”句:写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两朝的一片忠心。开:开创基业。济:匡济国家。
6. 出师:出征。捷:胜利。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再次出兵伐魏,战争还没结束,就病死在五丈原(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军营中。
练习:
1.第二句的景物描写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四句的景物描写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六两句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