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40字。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依舟ququ1973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4、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2、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2、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开阔视野,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读。
同学们,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的主张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诵读积累,走进自然。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
2、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梳理课文的脉络。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申述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宜分解成几个问题:其一,“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其二,“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无所作为?其三,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设置问题情景二: 
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提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