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50个字。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言辑录
【七年·上】1、《论语》六则(《孔子语录》)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一)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复习,不也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二)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三)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四)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五)孔子说:“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要热情地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呀?”(六)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论语》十则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三)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
(一)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二)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三)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 ‘恕’吧!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四)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五)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之道。”(六)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七)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八)孔子说:“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即使是低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