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8700字。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jiǎ)人 巉(chán)岩 喧豗(huī) 剑阁峥嵘(róng)
B、嘲(zhāo)哳 飞湍(tuān) 万壑(hè) 砯(bīng)崖转石
C、呕哑(yā) 咨(zī)嗟 猿猱(róu) 磨牙吮(shǔn)血
D、崔嵬(wéi) 恬(tián)然 转徙(xǐ) 扪参(shēn)历井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漂沦 悯然 霓裳 地崩山催
B、幽咽 撩倒 掩泣 雄飞雌从
C、迁谪 茫然 抚膺 轻抡慢捻
D、惘然 敛容 杜娟 钿头银篦
3、下列各组中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蜀道难》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响,主要是因为它神奇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B、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只是咏叹王昭君的不幸,表达王昭君的千载之怨。
C、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
D、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是一篇悼亡之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讲得越来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B、从山顶眺望,那被云雾遮掩的群峰似大海中星罗棋布的岛屿,自己犹如脚踏浮云,进入凌空仙境一般。
C、他是计算机专家,又会两国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地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D、无论是创作歌词还是谱曲,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真所谓异曲同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B、李白是一位为后世所崇敬、影响极为深远的伟大诗人。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C、辛弃疾的词是多用典故出名的。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D、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四、五,终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对报刊上出现太多的错别字十分不满,希望编辑校对人员的水平提高一些,避免不出现错别字。
B、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是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广大读者的丰富想象而不断拓展着它的思想内容。
C、由于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D、他非常好学,又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所以到工厂不久,就搞了好多发明创造。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关于李白诗的风格
……“谪仙”的称号,又与李白的诗歌创作有关。天宝年间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他们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又进一步使人们加深了谪仙的印象。
……李白的诗歌是极富有个性的,他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到描写的对象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蜀道难》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回旋往复,激荡着读者的心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又似亲切的叮咛,一往情深。诗中大量奇丽惊险的描绘,也充满着作者惊讶、赞叹的激情,透过一幅幅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