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兵车行》教案
溧阳市竹箦中学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3.初步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重点是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难点是对杜甫诗歌艺术风格及思想情感的理解。
一、导入 1分钟
课前出示南京大屠杀的照片。
同学们,你们注视的目光告诉我,你们的心灵被震撼了,你们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良的心灵。战争给人带来的是一双双呆滞失神的眼睛,是一阵阵捶胸顿足的呼喊,是一团团疾驶飞扬的尘土,还有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任何一位闪耀人道主义光芒的作家无不痛恨战争,渴望和平。诗圣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伴随着隆隆兵车,嘶嘶战马,驶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廊上,矛头直指穷兵黩武的最高统治者,这是对历史最透彻的拷问。让我们再次走进难忘的岁月,听老艺术家焦晃的朗诵《兵车行》。
或:“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痛苦的”,而“诗圣”杜甫无疑是一千多年前最伟大而痛苦的灵魂。当个人的理想支离破碎,生活颠沛流离之时,诗人把忧虑的目光投注到民生的疾苦、社会的衰落、国家的动荡。他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苦难,因此,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公认为“诗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兵车行》就是诗人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作品。
二、研读新课
1. 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分钟
a读准字音
b用自己的话归纳诗歌内容
c造成一切苦难的根源是什么
2.整体朗读后概括内容 5分钟
a作者怎样表现这种灾难,讨论后回答归纳板书
惨别图
荒芜图
鬼哭图
b个别朗读后归纳本诗的感情基调。 1分钟
感情基调:悲愤
c同时指导朗读先听读生再读 10分钟
诵读提示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下面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a,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土,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