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00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
广东实验中学 刘绮筠
一、高三作文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在高考卷中占了60分,所占比例最大,因此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但作文复习耗时多,收效少,却又是困扰老师们的问题。反思这几年高三作文的备考,我认为问题来自于两方面。
(一)教师方面
1、随意性强,训练无序状态。虽说作文训练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阶段,但我们往往欠缺全盘的考虑,没有规划。导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明天有作文课了,今天匆忙想个题目;或是盲目跟风,听说可能考什么类型的题目,就阶段性地猛练某一类题目。作文训练的无序性,使学生重训练,轻积累。
2、过分强调审题,题目难度过大。在作文复习中,我们有时候热衷于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即使是一些审题难度不大的题,我们也往往过于强调审题立意,给自己画地为牢。“审题先行”的观念导致我们在作文评改中重审题,轻表达。但纵观这几年各地的高考范文,它们大多数都是一些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构思精巧的文章,在审题立意方面的尺度却放得比较宽。每年7-8月号的《语文月刊》上登载的当年各地高考范文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发出感叹:“哦,这个题目原来这样写都可以啊!”而且作文考查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语言表达的能力,而非阅读理解的能力。
3、目标性不强,重全面,轻重点。我们也尝试过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内容来做系列的作文复习和训练。这样做是面面俱到了,但实际上有的评分点,例如“感情真挚”,训练不太容易收到实效,而有的考点需要重点强调的,却又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匆匆带过。
(二)学生方面
1、畏难情绪、轻视心理。学生怕写作文,一怕不会审题,不知怎样写;二怕没材料,不知写什么。怕写作文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轻视作文。我们的作文训练不讲究实效,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干脆就不重视作文甚至放弃作文了。
2、内容空洞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必然是东拉西扯,言之无物。
3、文体单一化或文体不规范。自从98年高考作文取消了文体限制以来,学生文体意识越来越淡薄,近年来有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