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00字。《十八岁出门远行》课堂实录
[导入]
师: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两种人最爱谈论人生——高中生和哲学家,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笑):对!
师:好,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谈一谈人生。毕淑敏曾在给大学生做一场讲座时又说过,人生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关键在于我们赋予它意义,而那“意义”就是我们各自的梦想。十七八岁的你们也都怀揣着憧憬与梦想,能告诉我你们的梦想吗?
生1:考上理想中的的大学。
师:很精炼,可以说这是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的梦想。今天我们就随着当代作家余华去和他笔下的“我”一起出门远行去看看他寻梦的旅程。
(板书标题)
[感知课文]
师: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什么是十八岁,而不是十七岁或者其他年龄阶段呢?
生2:因为十八岁意味着是刚刚成年了,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师:成年又意味着什么呢?
生2:成年意味着独立,该有自己的责任了。
师:恩!这个概括很准确。十八岁应该是个刚刚成熟的季节,是成年人,该独立了,不能再像个孩子似的总依赖父母,是可以展翅飞翔去独自感受这世间的彩虹和风雨的时候了。走进十八岁的你们一定也有出门远行的冲动吧?如果可以,你的远行梦想会是怎样的?
(学生们兴奋的互相交流着)
生3:到处旅游,去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河。
生4:以前看过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我想去莫高窟看看。
生5:我也想旅游,或者说是流浪。
师:很潇洒!有的是想像三毛那样诗意的行走,有的想像余秋雨那样开始文化的旅程,甚至还有男孩子想像侠客一样仗剑走天涯。无论怎样,我想如果可以,我们大家一定是快乐的出发!课文中的“我”也是如此,可是“我”远行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
生6:不是。
师:他遭遇了哪些事?
生6:“我”快乐的出发后,随着黄昏的到来,“我”开始为寻找旅店而担忧,但旅店却遥不可及,就希望能找到汽车,好不容易找到一辆汽车,可司机却不答应我搭他车,我给他香烟之后他才同意,可走了一段路程车又坏了,更可怕的是,有许多像强盗似的农民突然出现抢劫车上的苹果,我还被打的遍体鳞伤,背包也被抢走,最后只剩下“我”和那辆被拆的只剩车座的汽车。
师:概括的很好。那么“我”在这过程中心情怎么样?发生了哪些变化了吗?(学生根据课文思考)好,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把“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写在黑板上。
生7:(上台)快乐——沮丧——高兴——焦虑——愤怒——悲伤
师:大家觉得他有遗漏的吗?
生8:最后应该是“温暖”。课文中写道:“我觉得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的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
师:很细心,好!(补充板书,加上“暖和”)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主人公,在被打的遍体鳞伤之后连仅有的背包也被抢,你会有温暖的感觉吗?
生(七嘴八舌):不会…….
师:可见这个小主人公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可以全面的概括一下吗?
生9:乐观、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
师:都是褒义词,总之是美好的。(板书)那么司机和那群强盗似的农民呢?
生9:司机善恶不分、落井下石,还有点莫名其妙。强盗似的农民们惟利是图、冷漠无情。
师:好象用的都是贬义的,相应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残酷的。(板书)觉得莫名其妙的原因是什么?
生9:司机一会不让我搭车,一会又让我搭,还跟我十分友好,就像兄弟一样。可是在别人抢苹果我为了帮他而被人打的遍体鳞伤的时候,他却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甚至最后竟然把我的包还抢走了,跟那些强盗一样。(其他学生有同感并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