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00字。我为成语狂
在汉语的语言宝库中,摆放着一颗颗瑰丽夺目的宝石,这就是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日常阅读和口头表达、文章写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说明中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从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对成语使用的正误判断题则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题目”。所以对于即将走向高考考场的广大同学来说,老调重弹,强化成语记忆,扩大成语储备的范围,是短时间有效提高成绩的一项工作。集中注意力,你一定还能记住不少成语,加油!
一、 看了下面这些成语的正确释义,你没准儿会大吃一惊的: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出自《庄子·秋水》中“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句,亦简称“方家”。在这里“大方”音dàfāng。
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
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州。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
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不忙;步,行行;当,当作。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因此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