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00字。热点话题“80后”与“选秀”素材
[主题] “80后”
[论点]
1. 过分自我、崇尚消费、缺乏爱心和责任感,一切“80后”身上的弊病都能从社会找到根源。
2. 独特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得“80后”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核心,这是他们形成“自我中心”人格的关键因素。
3. 作为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80后”的成长显得孤独而自我,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处。
4. 父母、电视、网络,是80后的三大伴侣,也是他们价值观的来源。
5. 人们对“80后”应多一份包容、理解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批评。
6.“80后”还是青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克服自身的诸多弊病,日趋成熟,真正融入社会。
7.“80后”的成长特质使他们在初入社会时很容易面临一系列挫折,而挫折可以为以后茁壮的成长提供营养。
[理论论据]
1.年轻时可以发生谬误,但是,却不能将那谬误一直带到年老。 ——歌德
2.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
3.每个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 ——圣经
4.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赛珍珠,美国作家
5.一个受了不良教育影响的孩童等于走失了方向。 ——肯尼迪,美国政治家
6.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7. 青年需要向各方面发展,应该保持他天真活泼进取的态度永远不衰。一切固定性,偏执性,早熟性都是不应有的。 ——徐特立
8.“人年轻的时候可以张狂一点,因为年轻人不怕犯错误,错了还有机会重来。老了就不行,错了就是错了,再也没有机会。”——篮球运动员姚明生于1980年
9. “我想我的时代来了,我那时候特别高兴。我从不感觉压力,我等待这么多年,终于来到,我不会错过每一个机会。”——钢琴家郎朗生于1982年
10. “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分80后一代的方法,就是他们说话的主语从来都是‘我’,而他们的父亲,却习惯于用‘我们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经典事例]
1.“80后”的自我评价 。
①在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80后”一代时,大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有热情,思进取,张扬个性,但缺乏社会责任感。”
——“自私、狭隘、利欲熏心,缺乏毅力,胆大。”
——“矛盾的一代,在追求理想的时候,遇到的心理上的问题而产生一系列矛盾。”
——“失落的一代。”
——“在我们大家都努力攀登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的同时,我们却失去了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玛峰。”
——“心高,能力低。”
——“个人主义,唯我独尊。”
——“迷茫,空虚,心理极其压抑,容易走上一条极端的道路。”
——“希望与绝望并存,理想与沉沦同在。在‘自由落体’的快感中伤感以往,对于未来略带慌恐的踌躇满志。”
②我就是“80后”的,朋友圈子很大,家庭圈子很小;生活离不开网络,QQ、BBS、网游是最爱;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人合作;责任感普遍不强;老是抱怨工作很苦;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2.谁更能代表真正的“80后”?
2004年2月,《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女孩搬上封面。少女作家春树,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这四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一年之后,《时代》周刊亚洲版又推出另一位80后的代言人,李宇春和超女被描绘成中国自由民主之希望。
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个普通平凡的大三学生。2006年7月21日18时45分,为救两名落水儿童小明和小峰,李春华走完了22岁短暂的一生。大学3年,李春华上课永远是最认真的,笔记永远是班上最好的,到图书馆借书也是最多的。他所有的功课都是优秀和良好,他甚至还不会玩电子游戏。在生活上,李春华又是最节俭的,一个星期兼两三份家教。李春华家境贫寒,不仅从来没有申请过助学贷款,反而“资助灾区儿童,参加义务家教,帮助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