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6张,教案约3380字。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如果让你在“冬季”前面加一个修饰限定的词语,你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寒冷的)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万物凋零的萧条画面。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但我国幅员辽阔,同样是在中国北方,却仍然有些地方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到我过北方的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老舍及其创作:(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乐班瑞德的《初雪》)学生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b.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