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100字。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二)
第一卷(选择题共21分)
    一、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中国的陶俑起始何时,说法不一。花了38年时间,72万劳力建筑的秦皇墓中,已有显示强大秦军实力的兵马俑。西汉后出现了杂技俑、歌舞俑,到唐三彩胡人俑、女伎俑。中国的陶俑发展走到了顶峰。
      宋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的辉煌时期,与五大窑相伴随的,瓷俑取代了陶俑。目前出土的瓷俑中,除菩萨造像,一般人物俑都用写意手法塑造,精细生动的不多。
      这套问世于南宋的吉州窑戏剧俑,全套由12个人物组成,人物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的戴着怪异的头饰,双手高举;有的双腿下跪呈作揖状,有的一腿下跪,一腿弯曲,右手支着头,很似罗丹雕塑的思想者;有的左手贴腰,右手行军礼……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个个张着口,似乎在合唱着,他们具体在演什么曲目,此曲目是否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能找到,有待考证。
      12个戏剧人物俑,组合在一起很有趣,他们每个高10多厘米,全由当年制瓷艺人手工捏制而成,其瓷釉黑中带褐,底露灰白胎,瓷质坚硬。
      这套戏剧俑出自福建泉州,它可能是当年一个戏剧爱好者、也可能是一位戏剧班主的陪葬物。南宋迁都杭州,社会逸乐与奢靡之风南下。南宋诗人刘克庄在《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帘未知”。从此中可见当年浙闽地区市镇瓦肆的热闹。
      中国戏剧,在南宋是一个转折期,王国维认为,此时戏剧“殆多以歌曲演之”,而且“优词乐语,自有其体”,角色也有规定。八百年前这套南戏人物俑,也许就是当年中国戏剧转折的一份历史物证。
1.  对“八百年前这套南戏人物俑,也许就是当年中国戏剧转折的一份历史物证。”的
理解正确的是:
A. 这套南戏人物俑是我们陶俑走到顶峰的标志。
B. 吉州窑戏剧俑12个人物的各个不同服饰也有一些差别,可以说明他们的各自有自
己的特色。
C. 它可能是当年一个戏剧爱好者、也可能是一位戏剧班主的陪葬物。
D.每个高10多厘米,全由当年制瓷艺人手工捏制而成,组合在一起很有趣。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的人物俑一般都是用写意手法塑造,精细生动的不多,除了为宗教造像。
B.   瓷俑替代陶俑和宋代五大窑的出现关系密切。
C.  12个戏剧人物俑都是由当年制瓷艺人手工捏制而成,说明当年的制瓷工业化水平低下。
D.  这套戏剧俑出自福建泉州,可以推测当年南宋迁都杭州,社会逸乐与奢靡之风南下直到福建。
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最近科学家解开了绿蟒皮肤变色之谜。澳洲国立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随着绿蟒的
生长,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与其新栖息环境相融合的颜色。
来自澳洲国立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大卫·威尔逊博士和罗勃特·汉索翰博士与埃克塞特大学的约翰·安塔尔教授通过无线电追踪对约克半岛海角的绿蟒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最终解开了这个秘密。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有时也会改变颜色,但是没有一种动物能像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的绿蟒那样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谜团一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之久。汉索翰博士介绍说,这种美丽的爬行动物在宠物市场上很流行,因为它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研究人员用无线电追踪了大量的未成年和成年的绿蟒并利用先进的光谱测定法对它们的颜色进行了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