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900字,本教案由浅入深,对辛弃疾词的认识较独特,易于学生把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课时)
徐大桃
安徽寿县一中
预习: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全词。
2、想象辛弃疾在词中的动作和神态,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200字左右。(提示:在哪儿,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周围的环境如何)
3、这首词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
一、导入:
预习时,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辛弃疾站在建康赏心亭上的动作和神态。下面请几个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生读)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已经基本触摸到了辛弃疾的内心世界。在描写中,大家使用了几个频率很高的词“凭栏”和“倚栏”。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吗?(生谈)
请同学们看投影上的两组诗句:
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②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凭栏”需两手抚栏,直立远视,读充满慷慨激越之气,悲凉壮阔之情。
“倚栏”则身体重心全凭栏杆依托,给人一种娇弱无力之姿,读来令人愁思如海,九曲回肠。
同学们,大家看,辛弃疾是“凭栏”好呢,还是“倚栏”好?毋庸置疑,“凭栏”更能传达出辛弃疾登上赏心亭后产生的慷慨悲壮、悲凉壮阔的情感。所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慷慨激越、悲凉壮阔的。
二、那就让我们共同来领略这首慷慨激越、悲凉和钻概括的《水龙吟》吧,让我们走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的内心世界。
请位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的朗读优势。(生读)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生评)读出了辛弃疾词的慷慨悲怆的味道。
让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诵,再感受一下这首词的慷慨悲怆之气吧。(放录音)
哪位同学还愿意体味一下。(生读)
如此美的词,还是让我们共同来拜读一下吧。(集体读)
三、我们刚才已经领略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那就请同学来读一读上篇,哪些句子特别能体现这种慷慨悲怆的情感基调,并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起来说)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开篇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大家想象一下,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站在高处,面对浩渺的江水,很容易引发人的思绪。同学们,你想起了哪些文人曾经对此发出自己的千古之叹?(学生说,说完之后,让学生课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