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000字。南安二中高二年语文必修模块⑤第三、四单元合考(100分卷)
出卷人:潘耀阳
班级 ______    座号 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名篇名句常识识记(2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却上心头。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明不愿委曲求全这一心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愤》一诗中,陆游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之情与自己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熔成千古名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煜《虞美人》中有一生动比喻内心惆怅的佳句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阿房宫赋》一文最后借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对晚唐当权统治者这样提出警告: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在《游沙湖》一文中,借游清泉寺的所见所闻感悟到自己不能因年老体弱而感到悲观失意,
故而这样唱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_。
二、小说阅读及赏析(27分)
1、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有一首词——《西江月》,阅读后回答问题。(3分)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 
A.第一首前半阕说宝玉行为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在世俗的心目中,他只是一个绣花枕头,一个大草包。 
B.第一首后半阕说他“不通世务”,实际上不通的是封建社会的“世务”;“怕读文章“,实际怕读的是“圣经贤传”。 
C.第二首写他不乐意走由封建家长给他安排的道路,是“逆子贰臣“,奉劝“纨”袴与膏粱“子弟不要向他学习。 
D.这两首词是作者以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口吻,来指斥宝玉、劝勉青年人的,批评贾宝玉的“叛逆“行为,指出青年人的方向。
2、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贾宝玉不满史湘云大谈“任途经济“,公开赞扬林黛玉从来不说这种“混帐话”。林黛玉听后有如下反应。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3分)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过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 
A.这一段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手法,反映了林黛玉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B.林黛玉的“喜“、“惊“是因为她和宝玉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宝玉又对她一片真情,也看出林黛玉对宝玉的一往情深。 
C.林黛玉的喜、惊、悲、叹四个方面,表现了林黛玉听到宝玉话后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D.林黛玉的悲叹含有对男女爱情不自由的封建社会的反抗,因此她担心宝玉变心而去爱宝钗。
3、《好 兄 弟》
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
忽然,汤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