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20个字。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专题活动课堂实录及评析
设计思路: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索精神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通过“收集──抄写──设计──装订”的过程,学生亲身体验“编辑”一本书的苦与乐。以前几次综合性学习为基础复习巩固图书资料的查询方法。
学情分析:
神秘的宇宙是孩子所向往的,但有些初一学生对月球的知识了解甚少。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少儿版的百科全书来掌握天文知识的。他们对探索月球奥秘、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等非常感兴趣。同时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动脑动手,会支持此项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科技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欣赏文学作品,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
4.自信、流利、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重点:
了解月相、月食等天文知识,交流丰富多彩的中国的“月亮文化”。
活动准备:
教师:本次活动时间安排表;一份较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部分有关科学探索的网址;与月亮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与月亮有关的文化艺术作品;每个学生一份活动评价表;一本“故事接龙本”。
学生:每人一个材料袋,一个教学笔记本(记录每晚观察月亮运行的情况,并画出示意图。),彩笔若干。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播放苏轼作词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大家知道刚才所放歌曲的词作者是谁吗?
生:苏轼。
师:对,是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收集到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今天我们就利用这首咏月名作来探索一下月球奥秘。
(设计意图: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造出一种悠远与超脱的氛围,一份既古典又浪漫的情怀,恰与“探索月球奥秘”的专题相契合。)
二、学用苏词,共同探索
环节一:明月几时有
师:苏轼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明月几时有?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共同的疑问:月球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大家都来说一说你探索的结果吧!(生答。)
师:大家的答案很多,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掌握的证据。
生:我找到了分裂说。这种学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的赤道附近分裂出去的,太平洋是伤疤,月球肯定比地球小,是地球的孩子。
生:碰撞说。即一个小天体和原始的地球碰撞,致使地球飞出物与那个小天体结合形成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