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在分析近四年高考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仿写的难点、着眼点设计。约16700字。
句式仿写
四川省华蓥中学 彭爱明
第一部分:总说
一、导入
语言表达运用题历来被称为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新宠,分值越来越来重,题型越来越多,花样丰富。根据高考更明显地表现出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人文性,表现出重视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特点。而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的就是语言知识运用题。而语言运用题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在答题时失分较多,我们应引起重视。要能过复习和练习,逐步掌握各类题的答题技巧。
二、高考回顾
在2006年16套、2007年1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这片异彩纷呈的试验田“年年花胜去年红”。表现出以下特点:
1、语料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凸现地方特色。
2007年高考语言表达题所选语料,涉及经济、文化、体育、艺术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都贴近人们生活实际。各个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更是凸现鲜明的地域特色,给人带来清新美好的感觉。
题目涉及的语料大都是我们了解的,熟悉的,关注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易于激起学生的答题兴趣,但学生关注生活不够,思考不深,往往文不对题,或抓不住关键,或表达平淡无味。
2、紧扣考纲要求,自成特色,考点全面开花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语言表达”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3、一题兼考多点,全面兼顾,融合趋势明显。
为了给考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高考语文试卷的题量比前些年减少了,这样每年都会出现一些考点轮空的情况。为了尽量弥补这一缺陷,命题人近年来大胆突破传统的一道题只考查一个考点的命题方法,将两个或多个考点融合到一个题目中加以考查,从而希望达到“一箭双雕”甚至“一举多得”的效果。这一做法在2007年语言表达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4、题干设计新颖,要求独特,彰显迷人情味
往年的语言表达题,题型呆板、陈旧、单一,一眼望去就像一个总是绷着脸的老太婆,令人难以产生好感。可近年来尤其是2007年的该类题目,题干设计得新巧、活波、养眼,极易让人产生“未曾动笔先有情”的感觉。
三、高考方向
由上可见,高考语言表达题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考查,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地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1)今后,高考语言表达题仍将以主观考查为主,一定还会有新的面孔出现,一题考查多个考点的题目将会更多;
(2)随着全国自主命题范围的扩大,该类题目将会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将会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张扬时代主旋律、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等使命;
(3)语言运用的考查将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以下考点考查的可能性较大:语言表达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