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52张,教案约7020字。
分课时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标题出师表
教学目标(建议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分析)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1、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 点)
2、  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前预习要求1.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2.运用工具书,顺畅地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背景资料介绍,了解奏表的特点。 
2、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熟悉停顿、重音等。 
3、    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 
4、    译读、思读第1段。 
一、    导语设计 
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诸葛亮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出师表》。能催“忠人”而下泪。而这表又是一种怎样的文体,能让诸葛亮尽情表露情感。 
二、    简介时代背景并解题 
1、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2、“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