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生活化作文训练,适合初二年级学生。共15个专题。
专题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因为这一开头就直入本题。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
【技法点拨】:
一.开门见山:
1.简介式:文章起笔就介绍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原因、目的等,这样的入题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2.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意思。
二.卒章显志:
1、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明确的点示。
2、精粹点化式:用精练的语言把文中所写人、事、物的精髓揭示出来。
3、蓄势引申式: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经典范例】
开头: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
(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
结尾: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专题二:凤头豹尾,首尾呼应
我国元朝时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
【技法点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作文,好的开篇也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开头就象凤的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文章的开头要简洁,入题要快,语言要有文彩,能使人一看开头就有想往下读的欲望。方法有:1、引用诗词歌词开头。2、设置悬念开头。3、写景状物开头。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一般可以借鉴以下四种:1.复现式呼应:将开头在结尾重复一次,语句略有不同,形成回环之美。2.递进式:在呼应开头的同时,表达更深层的含义,以深化主题。3.虚实式:开头写实,结尾进行虚化描述,形成意境美。4.对举式:开头“引用”,结尾亦然,显示结构美。
【经典范例】
专题三:选材精当,叙事具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技法点拨】: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①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
②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③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