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00字。兰亭集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三、教学设想
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高山流水》配乐诵读示范,学生朗读体悟,。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由书法美来领略文采美。)
1、  书法流派介绍欣赏(结合课件)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点击图片二,《兰亭集序》唐摹本)此文是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在酒醉后写成,故下笔有如神助,酒醒后再书十数次,未有及之者。论者称其“飘若浮云,矫如游龙”。其中20个“之”字写法各异,犹为后人所称道。唐太宗尊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爱不释手,死时将真迹带入昭陵,今日我辈所见乃冯承素之摹本,是与真迹最接近的一种。
2、作者简介(重点介绍时代背景)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前人评论他的文章说:“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兰亭集〉序》既是佳作,又是名帖,可谓文、书双绝,相得益彰,千古传诵。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正是这么一篇传世美文。(显示课题)
3、解题
《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二、听配乐朗读示范
1、听读前提醒学生注意:1、读音正确 2、停顿与流畅  3、把握情感
   2、古琴曲《高山流水》配乐的朗读。
 三、1、正音:(投影显示)
     癸(guǐ)丑、会稽((kuàjī)、禊(xì)、急湍(tuān)、流觞(shāng)、骋(chěng)怀、趣(qǔ)舍、嗟悼(jiē)、彭殇(shāng)。
词语助读: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都,全。已学例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士。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少的人、年长的人。
②茂林修竹。修:长、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