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50字。
议论文是要讲道理的 
——以作文《让步》为例 
请以“让步”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讲道理。就以“让步”为题的作文来说,你可以讲要让步,也可以讲不要让步,但让步有让步的道理,不让步有不让步的理由,你要把这个道理和理由讲出来,写议论文不能不讲道理。从批阅的200份左右的学生作文来看,我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讲道理,下面结合一些例子来谈。
“让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豁达胸襟,让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愁的沉淀,让步,更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响彻天空的呐喊。” 
“我们需要让步,就像高飞的雄鹰不能没有苍穹,就像欲开的花儿不能没有阳光。” 
“让步”的内涵是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日常生活用语,我们都知道它的日常用法,我们通常也是这个意义上理解和运用它的。如果你在文中赋予它某种特别的意义,不是不可以,但应该是在通用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并通过你的界定和解说让读者容易接受、能够接受乃至欣然接受。作为本文最重要的概念,其内涵必须是清晰的。否则,建立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的判断、推理和论证都将失去明晰性。逻辑混乱,论证怎么可能有力量?上引两段话,文字很漂亮,但我不知道作者所说的“让步”究竟是什么意思。另外,引用也好,打比方也好,它们可以帮助说理,但不是道理本身,属于不讲道理的文字,只是言语眩目而已,并不能说服人,明眼人是不信这一套的。下面再看一个类似的例子。
  “堂堂中华几千年,唯有不肯让步于苦难的人才能流芳百世,千古留名。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千年的潮起潮平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千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去牧羊的老者,几千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一腔豪情,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生涯却载入中华的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试问,他们之中有谁在命运的调嬉下让步了?” 
 这一段话,我至少在三篇作文中看到,文字稍有出入,显然是从哪本“作文宝典”中移植来的,现在这类书很多,分门别类为考生准备了大量的素料和各种煽情文字。我可以这样说,像现在这样的作文命题,完全可以不用一句自己的话,而全部用“宝典”“秘籍”“绝招”里为我们提供的文字和材料来拼凑出任何一篇应试作文来。有一位专家在作文讲座时就当场试验过,他叫学生任意举一个材料,然后他很轻松地巧妙地把这个材料用到话题作文以来的所有高考作文题中。接着,他叫学生举任意一年的高考话题作文题和任意一大堆材料,他同样可以把它们糅合到一起。学生觉得很神奇也大受启发,简直是醍醐灌顶:原来如彼!这里有妙手转圜,更有强词夺理,这样就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也阻碍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育和成长。这哪是作文?这是机械工和电焊工的活儿。
举例代替论证,这是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对观点和材料不作具体阐释和分析,没有严密周详的论证过程,用漂亮的排比句罗列一堆事例了事。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文风,其根源在我们这个社会,大话、套话、空话、漂亮话,我们从各种报告、讲话、演说中领受的还少吗?
五千年的文明史,事例实在太多了。从屈原到司马迁,从秦皇汉武到一代天骄,从岳飞到文天祥,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加上外国的,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要多少有多少。不管什么文章,都是这些例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事实上,这些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只是一些符号而已,根本没有什么深度认识和情感体验,除了教科书上的说法之外,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感悟。
就拿项羽来说,在让步和不让步的问题上要具体分析,言之成理。可以说他不懂得让步,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说他应该向越王勾践学习,能屈能伸,卧薪尝胆,所谓“包羞忍耻是男儿”。也可以说他不肯让步,不屑于卷土重来,用惨烈的自刎来表明自己决不向命运妥协的男儿气概,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还可以说,兵败陔下、退守乌江的项羽终于向命运作出了让步,所谓“天亡我也”。他或许有机会,但他不想再争了。征战一生,刀光剑影,他累了,他觉得没意思了,他想退出,于是就彻底退出了人生的舞台,这是让步,这是妥协,这是放弃,他说:“就让那个流氓去耀武扬威吧,至于我……就让我漂亮地退出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