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50字。
精美设计会员8834708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
俞孔坚
曾经看到过一张从神州五号拍摄带回来的照片:那是一幅何等辽阔而又如此枯黄的土地!与邻国相比,她的绿色是何等的稀缺单一,如果我们将这影像在某一点放大,可以看到祖先留给我们的荫护正在被城市开发所削弱、破坏,我们正面临着人地关系的危机。我们的居住与脚下土地如果象草原上的牛羊始终与大地相依那么自然和谐,如果也能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景观,淡化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妆,我们将获取一块和自然合作共生的净土。
①感悟课标新理念
▲教材文题感悟
【品思题目】 
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这篇文章是俞孔坚教授于2002年11月13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景观设计师手记。文中写了歧江公园带给人类的另类文化和野趣之美。
 【走近作者】
 1.作者介绍
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1997年回国。回国后,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等。
2.创作心语
“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坚
3.作家背景
俞孔坚17岁离家到北京念书,当时母亲给他带了一包家乡的土。现在25年过去了,这包土一直陪他进京、赴美、回国,他把土跟博士服搁在一块,并将自己的设计院也命名为“土人”。俞孔坚鼓励十几岁的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回金华探访俞氏的家族史,看看当年他曾留连的小溪、池塘和芦苇荡,看看当年滋养过村里好几辈人的土地,儿子拍回很多照片,内心触动很大。俞孔坚开心大笑道:“看,这就是俞氏寻根之旅。要让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
【探寻背景】
      广东中山著名粤中造船厂,始建于50年代初,止于90年代后期,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炼钢铁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的岁月,这段岁月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艰辛而富有意义的一段历程。粤中造船厂在鼎盛时期,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到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运输交通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市政府决定把船厂旧址改建成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中心。香港和法国设计师先后做出反应,但因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设计风格和思想都不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