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00字。  
高一作文训练(一)
【话题设计】: 
古代一名书生赴京赶考,途经一个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向四周看看无人,便弯腰捡起放入了自己的口袋中。书生此举恰被一老者看见。意想不到的是,考场之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的那位老者,当他看到那名书生之后,当即批之曰:“一枚铜钱尚动心,让他为官定害民;贪心从此须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书生后悔莫及。 
请以“德与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该作文题与2007年四川高考题 “一步与一生” 一样同属于“关系式”型,所不同的这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并非能省略审题这一环节。
首先,必须把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德”即道德,可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爱家卫国”等传统美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互谅互让”等社会公德,以及各行各业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才”即才能、才华,包括“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有学能致用、用则见效、于事有益的“正才”,也有学不能用、用也不及“正理”、于正事无补的所谓“歪才”。 
其次,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当然也希望多出现有才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般认识是:有才能会令人羡慕,有道德会让人尊敬,德才兼备则会使人崇拜。 
再者,应将二者关系认识得尽可能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础,才是成事的保证;德才兼备就是人才,有德无才尚为好人,有才无德便是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庸人或无赖。 
【构思点拨】: 
选定文体。对一个话题的含义理解之后,就要考虑选用什么样的体裁了,这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作者一贯擅长的体裁,作者在该话题上的“原有积累”情况,该话题的一些客观规定性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写记叙类(含寓言故事、报告文学、小说,甚至剧本)、议论类(含议论性散文、杂文、小品等),还是应用类(如书信、招聘启事、合同等)。 
确定主体。该话题不管按照什么文体写,文章的主体部分必须是反映“德与才的关系”,不然就偏离了话题。主体的扩展,可按“时间、空间、心理、逻辑”等顺序设置。 
勾勒整体。按照选定的文体,根据“凤头、猪肚、豹尾”的原则构思出文章的开头、主体与结尾。从整体上看,记叙类应是“一个话题上的故事,生动表明对德与才的认识”;议论类应是“一个正确的观点,典型而充实的论据”;应用类就是“合格的内容与格式,明确的话题与主题”。 
反映“大体”(重要道理)。文中的“大体”就是在德与才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典型而明确的道理,这需要有意设计:可“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可在完成叙述后集中揭示,也可边叙边议,可在行文过程中设置关键句、关键段。  
【习作实例】: 
                        双翼健全翔天宇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有道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德才兼备者绝对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