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0字。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教学目标
一、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二、了解各篇课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三、结合课文,领悟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四、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
单元说明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一、理解课文的生命内涵和思想情感,了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一定生命形态的诗歌作品,“生命的律动”是这些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不过,每篇课文所表现的生命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要引导学生仔细辨析。例如《井》所表现的是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张扬、凌厉的“天狗”形象及其代表的生命意志大相径庭:前者趋于内敛、收束,后者则显得外张、夸饰。同时,不同生命形态蕴涵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无题》全篇渗透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产生崇高感;《川江号子》也包含了悲壮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悲慨与孤寂。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一定的生命形态是与诗人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就说过,“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恣肆、狂放的“天狗”形象既显示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又是叛逆的诗人自我的真实写照;默默地承受一切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在《春》《无题》《川江号子》的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也都隐藏着某种人格的力量。
二、结合课文,领会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奇特、令人费解的,这是因为诗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他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本单元的课文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体现。譬如“我是一条天狗呀!”出人意料,“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极度夸张,“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富于想象,“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形神毕肖,“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奇思怪想。想一想,这在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比较一下,假如换一种平常说法效果会怎样?
三、认真体会每首诗的韵律、节奏,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现代诗歌的朗诵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应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特征,这是诗朗诵的基本前提,如果对诗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就无法正确地进行朗诵;其次,要把握诗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句法、韵律、节奏,这是诗朗诵的关键;再次,善于捕捉语词的弦外之音,使自己的朗诵富于个性化。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自由诗,朗诵起来难度相对大些,在没有明显的韵脚的情形下,应格外留意这些诗的内在节奏和旋律。例如《天狗》中的“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在朗读时每一个“我飞跑”的语速是不一样的。《井》的整体语调是舒缓、平静的,朗读时应注意保持均匀的语速。

本单元所附的知识短文《走进诗的世界》,从总体上说明了现代诗的基本特征。有两点需要注意:1.这里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诗的定义,应让学生懂得,这是由于人们对诗的理解千差万别所造成的,不过诗有自己的基本的格式和规定;2.短文谈到的“不是诗”的几种情况,如“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押韵的不一定是诗”“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逐一辨析。
精 读 天  狗
整体感知
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全诗共有四节。第一节的起句“我是一条天狗呀!”犹如横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颖而出。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的无比豪放的气概,这一节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为了强化“天狗”的气势,诗的第二节又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这一节里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续上节而来,从范围和气势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第三节是全诗的核心和高潮,通过“天狗”的“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其中,“飞跑”是理解“天狗”的动感精神的关键:诗人除了连续用三个“我飞跑”外,还用了一个比喻(“电气一样”)和三个“在……上”的句式,来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无前的姿势。至于这一节里的“剥皮”等动作,显然将“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极致。由此,最后一节的两句才显得顺理成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第一节的“吞”(积蓄能量)到第二节的“放”(“光”),再到第三节的恣意“飞跑”,也就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飞奔”的壮美图景。
这首诗,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的带动而完成,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诗句从“月”到“日”再到“一切的星球”直至“全宇宙”,都过渡得极为自然随意,几乎来不及选择和停留就被“我”裹挟而走,这股奔涌的语词之流直到“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二句才戛然而止。全诗以“我”为起端,以“我”的爆裂而告终:“我便是我呀!”本来宣告了“我”的完成,同时预示了“我”的壮烈的毁灭,因为与之相连的是“我的我要爆了!”。
问题探究
与“天狗”的狂放气势相适应,这首诗不仅主题思想趋于阔大、高远,而且语言、风格极为强劲、有力。无论从气势还是风格来说,这首诗都是空前绝后的。
一、“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见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他的好友田汉在给他的信里也说:“你的诗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三叶集》)。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2.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怎样的思想观念?
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