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40字。针对新高考阅读量增大,选做难度增加等情况,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思维,此本人南京市公开课教案
“如何快速阅读”教学简案
江宁高级中学  张小兵
南京市高三教研活动公开课
时间:2007年11月29日
教学背景:
一份语文试卷150分钟,作文60分钟,基础知识及其语言运用30分钟,文言文、诗歌鉴赏、社科文、文学作品(或实用文、文化论著)共60分钟,也就是说每篇阅读平均时间15分钟。新课改试卷又出现了实用文和化论著两篇大阅读的选做,无形中增加了比较、鉴别的时间。面对如此短暂的考试时间,所有考生必须具有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设想:
探讨快速阅读的方法,在练习中获得巩固。
教学步骤:
一、“写实”文章如何快速阅读?
(一)方法探路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大意,请计算阅读时间。
 “第一月图”怎么传
11月26日9时41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完美亮相。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卫星对月球进行拍摄时,如果处于地面测控站可见弧段,就能够通过对准地球方向的数传定向天线,将数据信息适时传回地面。在非可见测控弧段,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信息存贮在大容量的存储器内,等进入可测控弧段后再传回地面。
架起两面“大锅”
拍摄获得的图像通过卫星上由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制的有效载荷数据处理系统存储、编码,然后传送到卫星发射机,通过定向天线向地球发送,位于北京密云和云南昆明的国家天文台的两个地面数据接收站负责数据的接收,再传送到国家天文台北京总部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进一步的加工,包括拼接、校正和三维图像的合成,得到现在所看到的图像。
捕捉信号
王也隽介绍说,与过去的航天测控任务不同的是,“嫦娥一号”卫星在远距离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存在着信号在空间衰减大、信道余量较小、地面接收困难等难题。为确保可靠接收科学数据,中国专门研制了口径为50米和40米的大型数据接收天线,分别安装在北京密云和昆明的天文台站。王也隽说,由这两面大口径数据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月球三维图像信息,经过地面应用中心的处理后,就能够很快得到月球的三维图片。
“第一月图”就是这样通过发送和捕捉两个程序传回地面的。
                                   (《新华日报》2007年11月27日,共557字)
1、学生快速阅读,读完举手示意,计算阅读时间。
2、学生交流文章大意,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