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10字。
12《咏史诗三首》教学设计(配课件用)
广东博罗县博罗中学 黄海英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了解咏史诗的特点,学习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关注灿烂的中国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诗的特点,学习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教学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咏史诗的知识点回顾:
1.什么叫咏史诗?幻灯2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2.回顾我们学过的咏史诗词:幻灯3
——诗歌:《蜀相》、《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
——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总结这些咏史诗的共同特色:幻灯4(见课本P50)
(1)“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2)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咏史诗的内容:幻灯5
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5.由咏史诗的特色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什么关键内容?(回忆以前咏史诗的鉴赏步骤)幻灯6
(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体会意图——诗人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诗人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因此,要揣摩历史,了解诗人意图所在,找出相关的词句。
(3)领悟感情——诗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什么写作技巧?
这个写作方法就多种多样了,比如说用典
用典——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用典的作用——①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②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课文的三首诗
二、学习《长沙过贾谊宅》
(一)相关了解
1.诗人介绍:幻灯8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穷:不得志),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2.背景介绍:幻灯9
(1)两次被贬的经历
¡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