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0字,教学参考-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最新录入。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亲情,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二、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三、体会诗歌抒情的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的五首诗歌所抒发的是真挚的亲情。它们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细节,或是分别,或是葬歌,或是日暮时分的农家生活,或是献诗,或是农家劳作,都从不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们的朴实情怀和深切情意,展示了新诗在表达现代人感情方面的抒情技巧和抒情风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方式。
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挚情的呼唤”这一诗歌追求首先表现为构筑的情感世界。新诗80年来,诗人们追求情感审美有相当成绩。由于“五四”民主启蒙在一代觉醒者心中普遍具有对人性意识的尊重与凡人情感的珍视。上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种追求由于救亡图存和社会大动荡内容而被冷落了一段时间,到新时期的创作中才获得复苏。本单元所选的诗歌也恰好体现了这一追求。《贺新郎》《也许》《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上世纪20年代,《秋歌》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发展时期,《妈妈》的作者江非则是朦胧诗后的第三代诗人。
一、体会诗歌的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对事物存在的感悟,不仅有情感的投入,而且包含着理智对事物本质的觉察。《秋歌——给暖暖》表达了对美好、温暖人生的信心和怀恋。有一批诗人还有意识地把庸常人情作了净化,使之具有一定的社会审美价值。于是,这种看似平常的感情,不仅有健康向上的一面,更有生命投入社会的趋势。《贺新郎》抒写了为国家大业而舍儿女私情的奉献精神,《一个小农家的暮》以一个小农家的日暮生活场景抒发了对祖国深情的眷恋。诗人们不但强调审美情感的人性化价值,而且同时比较重视审美情感的社会化价值。《也许》在表达了痛失爱女的悲情,也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妈妈》则是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关照中国贫苦地区的妈妈们的生命状态。
二、体会抒情诗歌的抒情风格和语言方式
诗歌虽然是抒情文体,但是任何的情感抒发都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缘起”。尤其是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抒情诗歌情感的丰富性、表达的技巧性,也体现了诗人通过对亲人的情感态度折射出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认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