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10字。
第四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王晔
解读单元主题   这个单元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这里所说的“小论文”,是科学普及意义上的文章,大多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这些文章不一定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却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科学文化,作为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它增进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成为最有活力的文化因素。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的支撑。一个缺乏科学教育的民族是很难强大起来的,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科普文章的理性精神和睿智哲思,对学生心智的成熟也是非常有益的。
从语文学习方面说,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加强学习内容的文化内涵。学习这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语文学习的过程来看,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以字词的认读为主的,阅读材料比较简单。到了高级阶段,形式的因素逐渐隐退,内容的因素逐渐浮出,因为加载更多的文化知识而气势磅礴。语文学习不注重对科学文化的吸纳,我们可能读不懂每天报纸上涉及的大量科学内容,也看不懂电视上很多宣传科学文化的专题片,这就会大大影响与他人的沟通。如果我们对科学文化所知甚少,就会妨碍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本身就要求我们的读写能力更趋于综合化,而不是单纯地读纯文学作品。
共同走进文本
第13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知识能力整合]
●字词积累
1.字音辨析
(1)切削(xiāo)  削(xuē)弱  (2)门槛(kǎn)   栏槛(jiàn)
(3)殷(yīn)代     殷(yān)红
2.形似字辨析
(1) 磨坊  船舫  额枋  (2)房檩  仓廪  凛冽
3.词语辨析
(1)文法:语法或法令成文,文中意思是语法,作者用来指建筑活动中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惯例和规则,非常生动形象。      法式:标准的格式,文中指中国建筑沿用的惯例。
(2)构件:文中指组成建筑物某一结构的单元,如梁、柱等。 构架:建筑物的框架,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佳句品味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品评]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中国的建筑体系之中各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关系,特别是比喻的运用,即揭示了中国建筑体系分布范围宽广,又揭示了各地区建筑的亲缘关系。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品评]作者用“帷幕”一词来说明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非常简练概括,恰当的比喻能带来言简意赅的效果。
●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  
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2.结构图示
3.布局谋篇
第一部分(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
第二部分(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