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个性发展训练
要在死守基础等级的基础上,根据“紧箍咒”的要求,总结自己以往作文的优劣得失,再加上研究近三年高考优秀作文的成功要素(文体新、语言新、结构新、想象新),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在7月7号上午语文高考的最后50—60分钟里写出二类以上作文的绝招(包括灵动的语言、特别的文体),并通过模仿借鉴,以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风格。比如,在语言上,错别字多,话语不通,意思含混,思维不清,条理不顺的问题比较突出。那我们就要在训练中,力求做到准确、贴切;可试着用一些叠词,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可试用一些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匀称和谐的之美;还可巧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词句,引用名言佳句,适当用些文言典故;还可注意句式的变换,综合运用整句、散句,充分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使语言鲜活亮丽,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练好绝招,表现个性这一点上大家一定要主动出击,咬定青山不放松,决不能含含糊糊,得过且过。比如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有绝招、有个性的记叙文文体创新的范例。
成长的三道习题 (记叙文)
人的一生也许都在成长,可以说一辈子就是一次从头至尾的成长。不知道“烦恼”是不是可数名词,如果是的话,我以为用1024这个数量级,也不为过。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也许,他老人家的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或许是历史的进步,将一连串的烦恼,统统留给了我们。烦恼,像雾像雨又像风,死缠着我们不放。烦恼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考试、作业、练习没头没脑地向我袭来,无数的已知求证、证明解答等着我。下面是我近几个月来的“习题”。
(1)已知:已是北京时间22时59分,有高近1米,重近1吨的习题在等着我,但我的身躯已没有力气再直立了,大脑提醒我去睡觉。
求证:是否要将习题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