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6140字。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浙东北(ZDB)三校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19:19
命卷单位: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命卷:俞海华 审核:沈 翔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栖息(qī) 遒劲(qiú) 耄耋(dié) 引吭高歌(háng)
B.诳语(kuáng) 百舸(gě) 卓越(zhuó) 安土重迁(chóng)
C.恪守(kè) 搭讪(shàn) 纤巧(xiān) 面面相觑(xù)
D.慰藉(jí) 蛮横(hèng) 饿殍(piǎo) 别出机杼(zhù)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沉缅 惦念 戕害 不可思议 B.溺爱 遁词 惊骇 痴心妄想
C.挚友 骨骸 蜇居 毛骨悚然 D.烟垢 雾蔼 残羹 历历在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人要善于把握自我,一个人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 ,也许败归。
②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之重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对这一点颇有 。
③一个樵夫 发现伯夷和叔齐都缩作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
A.凯旋 微词 偶然 B.胜利 微词 偶尔
C.凯旋 微言 偶然 D.胜利 微言 偶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一点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竟在这里萍水相逢,禁不住喜极而泣。
C.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翠翠和她的爷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青年人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B.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C.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D.《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B.明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
C.无论你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你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D.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汗水……等等。
7.下列作家作品配对不当的一项是 ( )
A.罗梭—法国—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韩少功—长篇小说—《草房子》
B.郁达夫—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沉沦》 高建群—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
第II卷(共80分)
二、(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的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