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80字.《蝜蝂传》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早上好!我是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的华晓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蝜蝂传》。《蝜蝂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寓言专题中的一篇的课文,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把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的著作就包含了大量寓言。唐宋时期,寓言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八大家中,柳宗元创作的寓言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凭借对社会政治及世相百态的深刻洞察,他撰写了一系列讽刺意味十足的寓言,为后世文人所效法。本文是《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贪财、贪得无厌、之四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本文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我对教材的分析主要针对课文内容中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包括显性或隐性的思想方法和语文意识,以及具有人格构建作用的各种语文品质。
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的原则,我在备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理解寓言讽刺唯利是图、贪婪成性者的深刻主题。②鉴赏以虫写人、人虫类比的独出心裁的艺术结构。③学习寓议于叙、耐人寻味、幽默诙谐的表述技巧。其中,属①情感目标,②、③属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
新教材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高中三个年级。《考试说明》对学生的整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我结合专题学习目标,以及新教材本身特点,更注意到高三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订为: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法知识,理解赏析寓言的讽刺意蕴。
二、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忘形,得鱼而忘荃。教有法,但教无定法。
朗读法:这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十分强调“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法对于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较为适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朗读法进行教学。教师范读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并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或其他教学手段
高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电脑操作的基础水平,但熟练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训练(主要包括文字输入、查询功能、frontpage等的运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学生已经学过好多篇古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本课题不是属于知识量储备的问题,而是属于审美鉴赏的能力的问题。难度系数比较高,学生掌握程度不够,要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综合提高,开拓创新,深入研究。
课前:①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助有形或无形的图书查找有关资料。②通过教师提供的主页和一些知名搜索站点查找有关内容并做成相应的展品。。
这样,学生就不是在课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知识,而是进行的有准备的学习活动。
课上:教学本课时,我用frontpage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限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声、色、像中受到课文情境的感染,还是十分有用的。
三、说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