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10字。
现代文分项进程训练
杜钦信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理解,还包含了"阐释"的要求,即在选择题中对词含义的阐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表述题中能对词做出准确的阐释。
具体地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
1、理解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的内涵;
2、理解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
3、理解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
4、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
方法:1、前后勾联:根据文章整体性的原则,将上下文勾联一起,从文章主旨、相关的内容和表达的目的和技巧等角度审视作者的遣词用语,领会它的意义。
2、表里参验: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根据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从语表含义进而仔细琢磨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在的深刻的含义。
3、以文解文:根据构成文章的诸因素之间有着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特点,可以分为:
(1)同样的意思在一篇文章的不同地方运用不同的语句形式加以表述,这“不同的语句”之间存在“互解”关系,这是同义互解。
(2)文章的语义上下连贯,相递相承。梳理上下义的语脉,从上下文的逻辑联系中推断其内容,这是连义互解。
(3)比喻、衬托、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常用以阐释或强调它的主旨句,并与主旨句构成主宾关系。——主宾互解。
(4)还有虚实互解。虚和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等等。文章常以实证虚或以虚证实,乃至以虚代实。
例1、2007年安徽第5题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
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
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决定的。
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
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
例2.2007全国I卷第5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辽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文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之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遭产”。
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