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10字。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教案
编写:郭春梅 审核:陈庆元 朱建虎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要求,探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题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准确而迅速地筛选信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强化语言表达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并能用语言准确而精练地表述。
学习方法: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一、考点阐释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但作为一个考点在考试大纲中明确的提出来还是第一次,2008年再次提出,因此该考点显得尤为重要。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I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
二、典型例题
1、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2006江苏卷)(5分)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修改意见:此题语段①处“先生们,女士们” 的称呼不合常情、不合常理,称呼与对象身份不合。对象是中学生,应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