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4张。有教案,约184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比武课教案
执教者:李小艳
一、教学目标
1.              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              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教学重点
1.              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              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三、教学难点
1.              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准备:
CAI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借月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月光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唐代诗人李白望月思乡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咏月的古诗词名句?并说说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对朋友的思念)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对大自然的喜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过渡语:一缕月光能勾起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写月的,(多媒体出示课题及作者),这是苏轼的一篇精典咏月小品文,看看他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学生自主学文,师生互动启发
【诵读】
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有感情地读出课文吗?(请一生读)
【感悟】
1.            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乌台诗案动画视频)
2.            苏轼说了句公道话却被贬官,大家可以猜想当时作者的心情如何?(郁闷,无奈)
过渡语:我们知道元丰二年苏被贬黄州,如今已是元丰六年,作者已经整整郁闷了四年,可是作者在文中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一词说明作者看见月光非常高兴,看来月能解忧,如果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像苏轼一样见月起行吗?为什么古人有此习惯?
(生汇报后,师小结,多媒体展示: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不正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