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1张,容量合理,质朴实用,注重诗句的解读,图片丰富。附教案,约1010字。
30.诗 四 首
教案整理:任军杰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李 白
一.导入:
以回顾有关登岳阳楼的诗句或典故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四、自由背诵课文并逐联赏析:
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2.“帘旌不动夕阳迟。”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傍晚的安宁。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3.“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