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00字。
第五章  感悟
Szpji2003
类别34·标准
【考场聚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各地命题对“标准”这一话题时有隐约考查。“标准”即衡量事物的准则。有了“标准”,便有了规则,有了限制。众所周知,一个社会,从国家制度到道德礼仪,必须有个“标准”,这样才能正常运转。也正因为“标准”和我们每个人是如此的如影随形,所以此话题往往受到命题者的厚爱。如2004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为:一木匠和一根雕艺术家对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截然不同的态度,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有关“标准”的作文命题,“材与非材”,纯粹是选择它的人持有的“标准”问题,在不同的标准下,“材”与“非材”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只要放开你的标准,人人皆能成才,它告诉我们切莫因个人的“标准”而轻易否定某种人事。
“标准”往往与对事物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宋国一富人失窃后对儿子和邻居相同的话的不同态度,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其中“感情亲疏”即为人们主观的一种“标准”,这种“标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如何做到认知的公正,那就首先要有客观的“标准”。
此外,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也和“标准”相关,“标准”不同,事物的答案也会不同。“标准”可谓无处不在,“标准”更可谓大到国家之间遵循的准则,小到个人立身之依据,相信在以后的中高考作文中还会出现此话题!
【母题解说】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有法必依,有德可遵,有则可行,“标准”就是我们立身处世的依据。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标准框架下的标准社会中,是标准让我们有了辨别事物真伪优劣的准则,是标准让我们能较客观地看清自己或评价他人的能力水平。没有标准的社会鱼龙混杂,是非难辨,混沌不清,而我们也将因无所适从而寸步难行。
有了质检的标准,我们吃上了放心肉;有了商检的标准,我们用上了可靠的货;有了安检的标准,我们过上了安乐的生活。有了考核的标准,我们选拔出有用人才;有了奖惩的标准,我们赏罚分明。
生活因标准而丰盈充实,世界因丰富多样的标准而精彩纷呈。标准使人使物彰显个性,使世界丰富多彩。
大千世界,万物有灵,有了标准,使这个世界显得精彩纷呈,多姿多彩。所以,别把标准看得太“标准”了,标准可能标而不准,标准可以调整,也必须调整。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标准岂能一成不变?如果把“标准”视为某种不可更改的“正确的模式”,以过去的标准看今天的人事,那么标准将不再是标准。若不是伯乐的标准与常人不同,恐怕那匹千里马也只能空有满身绝技,终生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了。
【思路点拨】
“标准”是评判是非、为人处事的一把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人来说,“标准”都是时刻不离的,它是准则,是依据。
通过“标准”反映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通过写两种人对待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的态度、方式、结果的对比,写出遵循规则的人能够完成某种目的或赢得社会的认可,而违背规则的人却相反,突出立身处世时我们必须遵循那些正确的约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