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10字。
《劝学》详案设计
                                                 设计者:杨晶
                                                  03级中文戊班
                                                 200351010544
一、教材分析
《劝学》是高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中的精彩片断和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及先秦各流派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本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来了解荀子及儒家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刚由初中步入高中,需要在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积累并进行各种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
2.  学习文中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3.  掌握文中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4.  了解荀子的学术思想。
5.  熟读并背诵课文。
6.  通过学习本文,渗透大语文教育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
1.  课文的主要观点,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
2.  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七、课前准备
幻灯片
八、设计理念
 根据大语文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语
 在黑板上写上“劝”字,问“同学们,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劝告”……在劝后加“学”字,再问“现在‘劝’是什么意思呢?”——是勉励的意思,“劝”的繁体字是“勸”,形声字。凡是用“力”作为声旁的字,大都有给人以勉励的意思,如“勉”、“励”、“努”等等,这是“劝”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劝”是“劝阻”的意思了,词义发生了转移,作者在这里以“劝学”为题,是什么意思呢,他想表达一种什么想法呢?好,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文章的学习吧!
(二)   作者简介
在正式上课之前,请允许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本篇课文的作者。同学们应该知道,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正确理解文章内涵以事半功倍的帮助。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人避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他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荀子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反对封建迷信,认为鬼神是不存在的;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荀子是性恶论者,他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他主张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他已经超越了儒家的思想,后来的著名法学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一书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了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的。所以说,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三)   感知课文
1.范读课文   要求:给生字词注音,注意朗读时的停顿。
2.请4-6名同学分段朗读。  每位同学读完后及时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朗读时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字的读音,停顿等。
3.全班齐读。   仍然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朗读的停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