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050个字。
济川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试题 2007.12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题 号123456
答 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婆娑(sōu) 别墅(shù) 癖性(pǐ) 跌宕(dàng)
B.晦塞(sè) 瞥见(biē) 褒贬(bāo) 拮据(jū)
C.甘霖(lín) 氛围(fēn) 聘请(pìng) 恣睢(suī)
D.偌大(ruò) 应分(fèn) 绮丽(qǐ) 驽钝(nú)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B.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灌溉渠组成。
C.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D.我心一动,便有了心得: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科技馆要积极探索和广泛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和项目。
B.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者之间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C.无论是创作歌词还是谱曲,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这一点上,两者是异曲同工。
D.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立德树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B.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
C.张艺谋在接受有关奥运开幕式的采访时说:“我们的中国元素,要达到不用语言,也能让外国朋友感到共鸣。”
D.记者到春兰公司采访,经理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如果) 开张圣听(扩大) 时而献焉(语气词)
B.时时而间进(偶尔) 虽不能察(虽然)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到)
C.薄暮冥冥(迫近) 呼尔而与之(你)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D.临表涕零(落下) 公将鼓之(代指军队) 饮少辄醉(就)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___________。
①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②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
③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
④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4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来打“×”,然后按顺序订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安祥 (2)言简意赅 (3)一筹莫展 (4)寸积珠累
(5)烦琐 (6)痛心疾首 (7)若即若离 (8)万恶不赦
(9)恻隐 (10)鞭辟入理 (11)湖光掠影 (12)笑容可掬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冬雪带给他的浪漫遐想。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杜牧的《山行》一诗,完成下列四题。(8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从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画面描绘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不少同学将“生”误写为“深”,请说说用“生”有何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却喜爱这深秋季节的景物,这是为何?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