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5200字。
生命的凄凉美——浅析李清照词的凄凉美
内容摘要:
李清照生活在动荡的南北宋之交,由于人生阅历和社会时代的局限,她用自己的人生谱写的艺术作品被浓浓的凄凉的情调所笼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49首词为此佐证,几乎每篇都写到了凄凉的哀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她词的凄凉美:一、是谁导致了她的凄凉,二、她的凄凉向谁倾诉,三、凄凉情调中的忧郁美。
关键词:凄情  愁态忧思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提出:“词别是一家”。她天资颖悟,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是个具有独特身世、独特才华和独特争议的女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一、是谁导致了她的凄凉
是谁导致了她的凄凉?是感叹生命的短暂?是生死离别的爱恨情仇?是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还是女性特有的感知视角?
(一)感叹生命的短暂
生命是一种处于永恒展开的时间序列,是一个由低到高进化发展的无穷延展过程。期间必然伴之以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然而,这种崇高的生命追求又必然要受到生命本身(终极意义)的阻遏,产生最具永恒意义的深刻的生命悲凉感——青春易逝,生命短暂。李清照的词中,也有这类作品。如“把此词视为‘口气宛然’地表达少女惜春之作”(1)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生死离别的爱恨情仇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亦能文。李清照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他们过上美满而和谐的生活。结婚不久,明诚又负笈远游。女词人从她女性的心理出发,真挚细腻地写下了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如下一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词的上阕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阕“无计”“才下”“却上”把思念情渲染到了极点,浓得化不开了。“清照有一首《浣溪沙》(应为《南歌子》)与《一剪梅》的抒情环境很相似,其上阕云:‘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凉生枕簟’与‘玉簟秋’‘起解罗衣’与‘月满西楼’,两词意象都相似或相同”(3)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被称为“幽细凄情,声情双绝”,写重阳佳节夫妻不得团聚的离愁别绪。首先以景渲染之。接“薄雾浓云”难遣漫长的“永昼”,袅袅上升的瑞脑香烟像缕缕愁思绵绵不断。“佳节”以下三句写夜晚之愁。“半夜凉初透”这“凉”字不但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词人心灵凄凉冷苦,这样写来,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幽深凄绝。词的下片写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自己因相思而憔悴,就如眼前这黄花一般,一个“瘦”字,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