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70字。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一)通假字
1.《过秦论》
合从缔交
从,通“纵”,读“zònɡ”。“合纵”是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读“jué”,突出。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读“yǐnɡ”,影子。
2.《鸿门宴》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3.《兰亭集序》
趣舍万殊
趣,通“取”。
4.《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5.《师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6.《谏太宗十思疏》
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二)古今异义
1.当是时也
古义:这,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
今义:指一般江流。
3.九国之师
古义:军队。
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4.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5.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的连用,其义为“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
今义:常用义为“认为”。
6.赢粮而景从
古义:担负。
今义:常用义为“胜”或“获得”。
7.山东豪俊遂并起
古义:殽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指山东省。
8.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古义:排行靠后的。
今义:季节。
9.秦时与臣游
古义:交往。
今义:游览,游玩。
10.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
1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十分,极。
12.披帷西向立
古义:揭开,分开。
今义: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
今义:鱼身上的肉。
14.持剑盾步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15.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16.列坐其次
古义:旁边、水边。
今义:量词,常用于次数等。
17.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从前。
今义:常用于方向,还有“对着”“偏袒”等义。
18.凡百元首
古义: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19.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20.怨不在大
古义:怨恨。
今义:责怪。
2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部,即在土里的那部分。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