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70个字。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人大附中郑州分校 司国军
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
教学设想:
《曹刿论战》是一篇记述战争的文章,但文章重点不在记述战争的过程,而在于战争思想、战略战术的问题。文章通过曹刿战前战后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争中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的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人物对比体现曹刿的形象。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文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在课堂上借助讨论这一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点,深刻理解课文的主旨。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高度的责任心。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实词如"间、鄙、徧、信、福、狱"等,虚词如"以、再"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特点。
2.了解文章中体现的战略战术思想,探讨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实词。
2.把握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有关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的论述。
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法
2.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资料了解作品背景,把握字词含义,翻译课文。
3.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并积累几则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追求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之一。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而使硝烟停歇,各地冲突时有发生,南非、西亚、中东等地战火频仍,让人难过痛心。假如说你是战争受害国的人民,你会怎么做?迎战?逃避?为国出谋划策?投奔敌国?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但两千多年前的曹刿用他的智慧和勇气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敬重,带着仰慕,带着疑问走进他的故事吧。
二、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
首先由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播放多媒体课件)
1、介绍《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分年记事,没有篇名。这种体例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