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80字。共2课时。  
《论语》选读之《周而不比》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 
2、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 
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 
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 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但是朋友有好坏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选择怎么样的朋友呢?怎么样选择朋友呢?怎样与朋友交往呢?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 
二、分析课文 
(一)择友的标准(选择怎么样的朋友呢?) 
  孔夫子非常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 
评析:《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评析: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小人勾结而不团结,一帮人整天待在一起,谈的没一点正经事,只喜欢买弄小聪明,难以有成啊!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总结:孔子教导我们要与益友、君子、仁者交朋友,而要远离损友、小人。 
(二)、择友的方法(怎么样选择朋友?) 
我们知道了择友的标准,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评析:孔子说:“要客观综合的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行为,其次要看他的经历,第三要看他的习惯兴趣。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也就可以给此人作评判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