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70字。
诗歌鉴赏专题1—1
课题: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时间:2007、12、22
东海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鲍业秀
教学目的: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重、难点:诗歌形象的鉴赏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考场体验·高考试题
1.(2006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
[试题解析]“云阴”“雨意浓”,词人劝文人雅士“莫”“惆怅”雨后花落知多少,而“要”想到“三农”季节的农民正盼望这场雨下个透足,以求风调雨顺得“年丰”。一“莫”一“要”,全诗主旨便豁然开朗了。
第(1)题一问,考查考生“复活”诗歌形象(自然景物、画面)、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方法是把浓缩在简练诗句中的景象展开、丰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第二问、第三问考查赏析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意”的能力。诗人描绘出楚楚可怜的“幽艳湿啼红”形象后,紧接着一“莫”字承上领起下句展示“要”的内容,这“莫”字便是上片的“诗眼”。抓住了上片的诗眼“莫”,诗人不是为惜春伤怀就很明白了。
第(2)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是中等能级的题,解题的主要方法是依次陈述:绘了什么景,述了什么事,反映了(表达了)描写对象什么样的情趣、心理等等。
赏析评价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首先要判断作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方法是直接作答,不要故弄玄虚,避免“走样”。间接抒情,就要用“揭示”法。揭示意象、意境、事件、细节、氛围等透露出来的作者的喜、怒、哀、乐、悲、壮、寂寞、惆帐、憎恨、怜悯、愤激、幽怨等等感情状态。本诗一“莫”一“要”,一句“人间辛苦是三农”,是直接抒情,只须把作者悯农的情感倾向“直说”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1)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②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首先作者紧接“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①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